專注條碼技術19年
條碼系統應用集成服務提供商
由于IT產品同質化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導致利潤率持續下滑,轉型高利潤的服務業已成行業趨勢。硬件+服務已經是IT業不可逆轉的趨勢,可提供IT服務的管理咨詢公司與硬件制造商結盟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戴爾鑒于目前整個行業對服務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而且硬件產品的利潤有所下滑,計劃在中國市場走出業務轉型的第一步,全面進軍IT服務業。
據IDC最新報告預測,IT服務支出將從2006年的1711億美元提升到2010年的2070億美元。許多國際知名的IT制造企業正逐漸剝離利潤薄的制造業,而把中心放在利潤豐厚的IT服務業。如2005年,IBM將PC業務轉手給聯想。2009年10月12日,佩羅系統公司收購畢博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在這個收購事件背后,是戴爾將業務延伸到IT服務領域。9月21日,戴爾以39億美元收購信息服務提供商佩羅系統公司。
制造企業將目光鎖定咨詢業,戴爾并不是個案,畢博也并不是第一家被IT企業并購的咨詢服務公司。2002年,IBM以35億美元現金收購了普華永道咨詢部門。2008年5月,惠普以139億美元收購了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從另一方看,普華永道也開始重新介入IT服務方面的業務。埃森哲等公司同樣擁有IT服務方面的業務,傳統管理咨詢公司向IT服務轉型成為一個新熱點。而在中國立穩“腳跟”的麥肯錫、科爾尼、羅蘭貝格等跨國咨詢公司,近年來也紛紛開始將傳統管理咨詢業務轉向IT服務業。
作為IT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身份標識和數據采集的自動識別技術,目前已經形成設備生產制造、增值分銷、系統集成的較完整產業鏈。雖然很多行業領域已經有了自動識別技術的規模應用,但是離充分發揮自動識別技術的優勢還有很大距離。其中,我認為缺乏技術服務咨詢是一個重要原因。據我調查了解,自動識別技術應用推廣的瓶頸除了成本、標準等客觀因素外,還有很多主觀因素,比如:用戶不了解自動識別技術,不了解可以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用戶對自動識別新技術的出現無法獲得及時的信息;用戶使用自動識別技術完全由IT系統大集成商決定,一方面IT系統集成商對自動識別技術了解有限,另一方面自動識別設備和方案提供商不直接了解用戶的需求,所以無法高效解決客戶的問題。另外IT系統集成商對也有對自動識別技術發展和新產品的推出有了解滯后現象,也不排除IT系統集成商從利益角度考慮一些問題等。所以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很需要技術服務咨詢,無論是獨立的咨詢公司還是現有自動識別產業鏈企業中設置技術服務咨詢部門;也無論是給客戶做直接技術服務咨詢還是給IT系統集成商間接做技術服務咨詢,都將是進一步推動自動識別技術應用所迫切需要的,但這種技術服務咨詢也無疑有著很大的挑戰。就制造業應用來說,這種技術服務咨詢將貫穿產品數據信息化、設計制造信息化、生產經營信息化、管理與決策信息化等企業信息化的全過程,從規劃、設計到布署完成。這就要求技術服務咨詢公司或部門要全面了解各行業的業務流程,準確把握不同行業客戶的應用需求。
技術服務咨詢應該也是自動識別產業鏈上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商業模式。戴爾模式值得我們思考。
背景信息:
戴爾服務部由戴爾全球收購佩羅系統公司后組建而成,提供的服務包括:支持服務、管理服務、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基礎架構和軟件即服務(SaaS)、云服務、外包、應用服務、業務流程服務以及IT和業務咨詢。而在中國,戴爾服務部在收購畢博中國咨詢業務后得以進一步增強。目前戴爾服務已經進入包括政府、教育、制造、金融等多個領域,在中國尤其看重醫療保健領域,據悉,戴爾服務部將與中國省級、市級政府以及其它相關組織一起著手部署先進的服務能力,以改善醫療系統接入、質量以及價格負擔能力等問題。
戴爾服務部醫療保健業務中國負責人周賓博士介紹,醫療行業是戴爾服務部的重點項目。戴爾佩羅醫療集團目前已派出多支專業團隊,圍繞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分別在成都、無錫、山東、湖南等地與當地政府和醫療衛生管理機構,開展了一系列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項目。
加快制訂醫療行業RFID技術應用標準,積極開展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宣貫培訓,加強標準應用管理,保障行業應用系統建設和管理的規范性和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