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條碼技術19年
條碼系統應用集成服務提供商
我們要了解什么是無線數據采集終端。根據數據采集終端的使用用途不同,大體上可分為兩類:在線式數據采集終端和無線數據采集終端。在線式數據采集終端又可分為臺式和連線式,它們大部分直接由交流電源供電,一般是非獨立使用的,在采集終端與計算機之間由電纜聯接傳輸數據,不能脫機使用。這種掃描器向計算機傳輸數據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鍵盤仿真;另一種是通過通訊口向計算機傳輸數據。對于前者無需單獨供電,其動力由計算機內部引出;后者則需單獨供電。因此,在線式數據采集終端必須安裝在固定的位置,并且需把條碼符號拿到掃描器前閱讀。
目前,隨著IT通訊技術的日新月異和逐步普及,現代通信技術在物流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集群通信、短信息應用平臺、貨物追蹤系統、數據采集與移動計算、呼叫中心等等,使物流及供應鏈的運作日益突破地域和時間跨度的限制,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技術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成為企業增強競爭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客戶滿意度的一致選擇。
下面主要介紹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系統的主要組成設備、功能特點、工作原理、給應用企業帶來的價值,以及在國內外的應用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
系統的構成與特點
一個完整的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解決方案,由數據采集和移動計算終端、計算和軟件系統平臺以及有線/無線網絡構成,它們分別完成前端數據采集、移動中的數據傳遞以及集成的系統管理等工作。具體而言,其設備包括:便攜式數據采集終端、無線數據采集終端、無線局域網絡交換機配以無線接入點AP設備。
便攜式數據采集終端兼具掌上電腦、條碼掃描器的功能,可將電腦網絡的部分程序和數據下傳至手持終端,并可以脫離電腦網絡系統獨立進行某項工作。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首先按照用戶的應用要求,將應用程序在計算機編制后下載到便攜式數據采集器中。便攜式數據采集器中的基本數據信息必須通過PC的數據庫獲得,而存儲的操作結果也必須及時導入到數據庫中。
無線數據采集終端除了具有一般便攜式數據采集器的優點外,還有在線式數據采集器的優點,它與計算機的通訊是通過無線網絡來實現的,可以把現場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給計算機,使數據從原來的本機校驗、保存,轉變為遠程控制、實時傳輸。操作員在無線數據采集器上進行所有操作后得到的數據都在第一時間進入后臺數據庫,也就是說,無線數據采集器將數據庫信息系統延伸到每一個操作員的手中。
無線數據采集終端必須借助無線網絡才能工作,因此,搭建無線局域網是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解決方案的一個重點。無線局域網由無線網絡交換機、AP接入點設備以及存儲和移動應用服務器等有機組合而成。無線局域網的構建分為第一代和第二代無線交換架構。第一代無線交換架構,需要對每個接入點進行配置、管理,設備和管理成本較高,操作不夠人性化。而第二代無線交換架構對于硬件、軟件配置和網絡策略進行中央管理,簡化了日常工作,并且可以向所有接入端口自動分發配置,不需要分別配置和管理每個接入點。
數據采集終端最大的特點是小巧、耐用、運行穩定,能很好地適應頻繁、各種條件下使用的考驗,適應各種溫度、濕度條件,抗震性好。無線交換設備需要具備的特點是運行穩定,兼容性、可管理性、安全性比較高。目前這類設備的供應廠商不在少數,例如,美國訊寶科技公司(Symbol)可以提供WS系列企業級無線網絡交換機、無線接入設備(AP)、無線網絡PC卡、無線網絡Compact Flash卡等產品。
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系統帶來的價值
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系統帶來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極大提高。美國波音飛機制造廠是最早采用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系統的企業之一。采用這一手段后,該公司減少項目丟失5% ~20%,減少違約/拖期1% ~10%,減少運費花銷5% ~25%,減少拖車使用時間1/2 小時,減少加班時間20% ~50%,減少庫存貨物尋找時間50% ~90%,減少安全庫存量25% ~60%,減少發運錯誤50% ~90%等。
以我國大型零售企業上海華聯超市為例,華聯在應用了訊寶科技的無線通訊網絡和手持終端后,很好地將集中采購、集中管理、集中調配、集約化經營集于一身,為各門店提供最充足、最迅速的供應保證;同時,也避免了以往自行采購行為中的許多弊端。其運作原理如下:
華聯超市在上海范圍內有門店幾百家,其商品全部由位于上海郊縣的配送中心統一供應。應用了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技術的配送中心,可以實現物流的實時跟蹤、配送和管理。
當供應商貨物到達華聯配送中心后,收貨員只需要掃描商品條碼,主機便會承擔所有的搜索、查詢和顯示工作。收貨員可以從手持終端的屏幕上了解到有關該商品的所有信息和訂貨資料,在完成質檢和數量清點后,通過手持終端向主機發送確認命令。
在入庫商品的堆置管理中,工作人員掃描貨架上的條碼,就能從主機得到目前存放在該貨位上的商品名稱、數量、生產日期、保質期等詳細資料,以便確定該貨位是否能繼續堆置商品;同時,根據收貨員輸入的進貨商品數量,決定新的商品在倉庫中的貨架位置、貨位空間等。
在盤點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掃描貨位條碼,通過主機查找到存放于該貨位上的所有商品清單;隨后,逐項掃描商品條碼并對該商品進行清點。清點后的數量通過無線網絡直接發送給主機,并更新主機的數據庫系統。這樣,既能夠保證庫存數量的正確,又能夠確保對配送門店的商品供給。
而配送管理保證了配送中心以最有效的方式為門店提供配送服務。由各個門店提交的訂貨單經由總部的中心計算機傳遞給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在收到供應商提供的商品后,需要對各個門店的訂貨要求作出協調安排(因為有可能發生供應商供貨數量不足的情況),根據庫存商品的相關信息(如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安排商品的配送。
在配送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掃描代表各個門店的條碼,主機將把針對該門店作出的配送安排顯示于手持終端屏幕上;然后,操作員逐項掃描商品條碼,根據該商品條碼,主機系統作出統籌安排(如查找庫存商品中最早生產的商品,根據先進先出的配送原則安排),將該商品在倉庫中的存放貨位通知操作員,操作員根據系統安排的配送數量提取商品,完成一種商品的配送過程。實時處理方式大大縮短了配送車輛的等候時間,保證了配送過程能最快最有效地完成。
從華聯超市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數據采集和無線通訊系統與用戶的應用系統相結合,可以在用戶的各個應用環節都發揮巨大的作用,因此它在許多領域有著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各國應用需求現狀和趨勢
數據采集與無線通訊系統的應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首先是條碼技術應用的發展。在各個經濟發達國家的推動下,1980年代中期成立了國際自動識別制造商協會。其目標是建立一個由制造商和供應商參加的協作團體,以形成盡可能廣闊的自動識別設備生產、供應、系統建設及有關服務的有效市場。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相繼成立了本國的物品編碼協會和自動識別制造商協會,有力地推動了條碼自動識別技術的迅速發展。
截止到1996年底,美國和加拿大條碼系統成員達到17.6萬家,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2.1%,條碼自動掃描商店(POS)覆蓋了全部批發、零售企業,流通領域電子數據交換(EANCOM)用戶達到了近萬家。英國條碼系統成員達到13030家,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8.76%,POS商店有2.7萬家,EANCOM用戶600家。法國條碼系統成員21292家,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16.99%,批發、零售商店全部實現了POS化,EANCOM用戶5000家。德國條碼系統成員達到72929家,每年平均增長率為30.8%,POS商店有1.8萬家,分配位置碼7292